string(4) "test" int(17) 陶思璇的心理成长指南:重建内心力量章节目录 第 16 节 超限效应:与人相处,如何把握「分寸感」?(第1页/共3页),陶思璇等作品集,科幻小说,360小说阅读网
您的位置:首 页 > 科幻小说 > 陶思璇的心理成长指南:重建内心力量 > 陶思璇的心理成长指南:重建内心力量目录 > 章节目录 第 16 节 超限效应:与人相处,如何把握「分寸感」?(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陶思璇的心理成长指南:重建内心力量 章节目录 第 16 节 超限效应:与人相处,如何把握「分寸感」?(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讲这节课之前,先说两个妈妈和妻子们非常熟悉的故事:

    老公在开车,你坐副驾驶。一路上你神经紧绷,不停地提醒老公:「老公,急转弯,慢点!」「前面有行人,注意点啊!」「这么多车,你开的太快了,小心一点!」终于,老公受不了了,冲你喊道「你能你开!」

    女儿进入青春期,你希望女儿的青春期能平稳地度过,所以,经常在周末或晚上,去到女儿房间,嘘寒问暖,顺便探寻一下女儿心里的小秘密。但女儿却并不领情,去的多了问的的多了,孩子会说;「说什么你也不懂,不要和我说话!」于是,除了吵架,你和孩子成了「零交流」

    这两个故事,都来自于我的咨询者,我想,正在听课的你,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也不陌生,或者,你就是一位有过这样遭遇的「委屈的妈妈」和「委屈的妻子」。你可能会莫名其妙,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自己最亲的人这样对待你?

    别急,这些现象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心理学现象——超限效应。这也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主题。

    (一)什么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因为你语言的超限、行为的超限、距离的超限,让对方感觉到了不舒服。于是,对方产生了逆反心理,说出反抗的语言或做出反抗的行为。超限效应来源于一个故事: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的时候,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人,准备捐款。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 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 2 元钱。

    咱们前面提到的女儿顶撞妈妈、老公冲妻子发脾气的行为,都属于超限反应。丈夫和女儿之所以反抗、顶撞,是因为你的语言和行为「超限」了,让他们心里产生了不耐烦,产生了逆反,所以才会顶撞你。

    现实生活中,在很多地方,都有「超限效应」:

    比如:小学生一堂课是 40 分钟左右,大学里一堂课是 50 分钟。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维持 40 分钟,大学生的专注力也只有 50 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就「超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再比如:你做一场报告或一场演讲,你必须在 3 分钟进入主题,在 30 分钟把重点内容讲完,主体内容要控制在 40-50 分钟内。超过了这个时间,听众的注意力就会分散,精神就会疲劳。

    (二)如何避免「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会让身处其中的一方感觉「委屈」,觉得自己好心没好报;也会让另一方感觉愤怒,因为自己被「别人」「控制了」。那么,如何避免超限效应呢?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分寸,不让自己成为超限父母、超限妻子、超限领导,让自己有一个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1.注意你的「分寸感」,把握好「度」

    「超限」其实超的就是一个度,一个分寸感。你说的太多,让对方听「腻」了;你做的太多,越过了对方的界限,让对方心里感觉到了不舒服。

    那么,与人相处,如何把握分寸感?平衡和各种人的关系呢?

    (1)不做「唠叨」父母,「爱」也要有度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长辈爱子心切,怕孩子冷着热着饿着,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担心孩子交坏朋友、担心孩子谈恋爱被骗……父母心里有太多对孩子的不放心,所以,对每件事情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只怕孩子记不住。却不知道,在你的重复啰嗦下,孩子对你的唠叨已经产生了「免疫力」,你说的再多,孩子也「听不见」。

    有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主人公杰瑞和哥哥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高频率说教」。杰瑞通过旁白说「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你看我们被他们淹死,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对同一问题不断说教,其实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下,对方会选择关闭自己的耳朵,对你的话充耳不闻。你说你的,他做他的。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还会因此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甚至出现逆反反应。所以,再爱孩子,你的「爱」也要有度,不要成为「唠叨」父母。

    (2)不翻旧账,不揪住一件错误不放

    揪住一件错误不放,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都不少见。我的咨询案例中,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丈夫因为没听妻子的建
>>>点击查看《陶思璇的心理成长指南:重建内心力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