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4) "test" int(12) 科技伦理论:反思智能时代背后的哲学章节目录 第 11 节 社交网络:互联网时代下被侵犯的权利(第1页/共2页),王小伟等作品集,科幻小说,360小说阅读网
您的位置:首 页 > 科幻小说 > 科技伦理论:反思智能时代背后的哲学 > 科技伦理论:反思智能时代背后的哲学目录 > 章节目录 第 11 节 社交网络:互联网时代下被侵犯的权利(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科技伦理论:反思智能时代背后的哲学 章节目录 第 11 节 社交网络:互联网时代下被侵犯的权利(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 个人识别数据的泄露是不经意的,却在社交网络上造成巨大影响,比如潜移默化地影响选票。

    ● 隐私一方面是内容的隐私,另一方面是信息自治权。

    ● 网络时代的真正挑战在于你很困惑自己什么时候应该打开和关闭什么信息。

    ● 网络常常让你完全丧失了对信息的控制能力。

    前段时间一个热点事件是关于 facebook 的,说它泄露了八千七百万的用户数据。这个说法各方报道的不太一样。《纽约时报》报道的是五千万,「剑桥分析」说大概是三千万。这个数据不是一般的数据,实际上是个人识别数据,个人识别数据是美国隐私法里面的词汇,主要指的就是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识别,追踪一个人。比如我的年龄、星座、手机号、身份证数据等等。但是有些数据就不是这种,比如你的睡眠时间,你上的学校。这些都不是直接关联到你,而是一些比较普遍的东西。

    实际上,这事儿比想象的要复杂不少。2015 年美国《守望者》报道说美国议员泰德·克鲁斯利用一家叫做「剑桥分析」的数据分析公司搜集用户数据,通过有针对性地影响选民,协助唐纳德·特朗普赢得了 2016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2018 年,《纽约时报》,《守望者》从一名前剑桥分析的员工克里斯托弗·威利那得到更多关于剑桥分析的信息,开始更为详实的报道。社交媒体轻易泄露的个人数据隐私以及这些隐私泄露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大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一切都从一个叫亚历山大·科根的剑桥大学研究员讲起。科根是俄国人,七岁才到美国读书,在香港大学博士,之后在剑桥大学做研究员,研究社会心理学。科根在剑桥时候发明了叫「数字生活」的软件。该软件能搜集你信息,继而建立一个心理人格的档案。比如你在建军节的时候,玩的那个变军装游戏,就搜集了你照片和姓名信息。这些游戏的共同点就是在开始之前需要你同意授权抓取你的个人信息对不对?「数字生活」在 Facebook 上也是这么操作的,这个套路在国内外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大约二十七万的 Facebook 用户都同意了「数字生活」来抓取数据。但它实际上不仅搜集了用户的信息,还搜集了用户朋友的信息,这样总数高达八千七百万。这时候你可能说,这个明显不对啊。

    但科根却认为这些信息都是经过用户授权的。当你选择使用这个软件的时候,软件清楚地提示你会搜集你和你的朋友的一些基本信息,用来提升用户体验。搜集你的朋友的信息,比如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可以提升对软件对你的人格的评估和理解。但问题是,你是同意了,但是你的朋友却没同意他们的信息被暴露出去。这就很尴尬了。这种情况算不算泄露用户数据呢?你说算,但是你同意了啊;你说不算,但是你的朋友没有同意啊。就好比你去问小李、小张的电话,小李打开手机通讯录,给你看了。现在我问你,这个手机操作系统存不存在信息泄露问题?你可能说这个过程存在信息披露,但是不存在泄漏。因为小李同意把小张的手机号给你看的,并不是你偷看到的。如果你发现手机操作系统根本没有密码功能,然后偷看到了信息,你可以说这个手机软体在设计上有泄露信息的高度风险。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你朋友可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手机号,因此客观上他的信息被泄漏了。

    所以扎克伯格一直不说 Facebook 泄漏了用户信息,而是把这个事件定位成一个错误。实际上,Facebook 认为科根的软件是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搜集的数据,这谈不上泄露。如果他能按照和 Facebook 约定那样去使用这个数据就好了。Facebook 同开发者说的很清楚——不允许买卖这些抓取的数据。科根开始说它这个东西是用来做科研的,但他背信弃义,把这个应用卖给了「剑桥分析」,卖了八十万美金。

    「剑桥分析」如何来使用这些数据呢,他们可能用这个数据来建立你的数字身份,然后给你投放政治广告,继而能够影响选举。有人认为川普获胜和这个有关,但是「剑桥分析」自己否认这点。 但是这个事儿你是不太好说清楚的。再加上科根本来就是一个俄国人,这就和通俄门挂上了。因为政治敏感,这个事儿闹的非常大。科根后来出来辩解说:虽然 Facebook 的开发政策不允许转移和贩卖数据,但提示很长,我压根就没看。而且我软件上提示大家我可能将数据做商业使用,放在上面一年半 Facebook 也没管过。 你不能一出事就把责任往我一个人身上推。你应该反思自己监管策略。

    Facebook 隐私事件对中国人来说影响不太大,因为我们用不了 Facebook。但是这个事件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因为我们用的微信比 Facebook 厉害多了。微信不仅是一个社交网络,更是你的信用卡中心,新闻和理财中心。如果微信一旦出现数据风险,你的信息泄露出去的就太多了,这是非常可怕的。这个事儿你就能看出中国人和老外的区别的。在国外各种移
>>>点击查看《科技伦理论:反思智能时代背后的哲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