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妇人喜笑颜开的拿着领到的赏银,心里一阵激动,没想到只是照顾伤兵,洗衣做饭就能领取8两银子,这可够她们一家省吃俭用一年的开销了。
参与守城的百姓们高高兴兴的领取着赏银。
而没有参与守城的百姓们一个个悔不当初。
“我家那个败家婆娘,当初老子要上城,死活拦着不让,”一个青壮汉子一脸愤愤不平的说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早知道当初,老子也……哎~。”
围观的百姓们中,一声声叹息传来。
当然也有很多牺牲在了城上,都是家人们代领的,牺牲的士卒,百姓赏银都是50两起步,也让失去家人的妻子父母有了生活下去的保障。
一直到了暮色降临,所有的赏银才发放完毕。
李牧也兑现了他的诺言,亲自把赏银都发到了每个百姓手上。
虽然领完了赏银,但是高台下的百姓们依然热情高涨。
发完最后一个赏银,李牧对着高台下的百姓们开口说道:“诸位父老乡亲们,赏银也都发放完毕了,每一位对靖北县有功的家庭,都给你们发放了一个凭证,以后咱们靖北县衙门会出资建立一所书院,拿着凭证可以免费到书院入学。”
李牧说完,台下安静了片刻。
随后爆发出阵阵议论声。
“刚才县尊大人是说,准备在咱们靖北县建立书院,我没听错吧?”一个老头看向边上的百姓,想要确认。
“县尊大老爷刚才是说,我们家的孩子可以免费进入书院读书?”
“什么凭证?”
高台下的百姓们好奇,急忙翻着手中的布袋,这才发现布袋里不光有银子,还有一块正面盖着衙门印章,背面刻着他们姓氏的木牌。
“刚才我就看到了这个木牌,还在疑惑有什么用呢?”
“我这有。”
“我这也有……”
找到牌子的百姓们纷纷举在手中,比他们上台领到银子还激动。
外围看热闹的百姓们,眼眶都红了,如果说看着高台下的百姓们领取赏银他们只是单纯羡慕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就是嫉妒了,眼睛死死的盯着衙役们警戒线内百姓们手里的木牌,恨不得现在就去抢过来。
拿着木牌的百姓看着外围百姓们发红的眼睛,都急忙小心翼翼的收起手中的木牌,这可比银子贵重多了,在大周,书院可以说是普通百姓步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
大周的普通百姓们人家是根本供不起孩子入书院读书的,最多就是上个私塾认个字。
而大周也只有繁华的大都城才会有书院,整个北岭郡地处北境蛮荒之地,连一个书院都不曾有,可以看出书院的稀少,对普通百姓的重要性。
在靖北县建立书院也是李牧之前上奏在公文中提到的,本来只是想试一下,没想到朝中大佬们竟然都答应了,这对靖北县来说也是个意外之喜。
最终,李牧在靖北县百姓们的欢呼声中回到了县衙。
今天领到赏银的不止是百姓们,还有衙门的衙役,基本现在每个人身上都揣着至少二十两以上的银子。
而范春元,周庭也都在朝廷的嘉奖名单上,周庭提升了正八品校尉,可以掌管三千县兵,需要自行招募,朝廷只负责给军饷。
而范春元却是提升成了县丞兼主簿,妥妥的二把手,范春元自己都没想到临到老了还升了一级……
果然跟对人,比努力强多了。
回到县衙,李牧让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的一众衙役们也早些下衙,让他们早点回到家中与亲人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衙役们还待矜持一下,李三就开口了:“大人都亲自开口了,还不都赶紧滚蛋,领了银子回家该孝敬老娘的孝敬老娘,该给自家婆娘买礼物的也别不舍得,别想着去逛窑子,晚上老子亲自巡街,别让老子在窑子里逮着你们。”
李三本身就是黑道大哥,武艺比周庭还高,再加上他为人豪爽,衙役们有困难找他,他也不推辞,这段时间跟县衙的衙役们也都混的很熟,所以说话也都不见外。
“头儿说笑了。”衙役们也不再矜持,除了值班的,其他人都一哄而散。
县衙内宅,李牧留下了范春元,李三,周庭三人,几人围着火炉喝着茶。
“老李,听说你请县衙衙役们喝酒了?”李牧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大人……下官,下官只是想和县衙的兄弟们拉拉关系,没有别的意思。”李三脸色都变了,连忙起身拱手。
“我的意思是你请县衙的兄弟们喝酒,为什么不叫上我们。”李牧看了一眼范春元和周庭说道。
“啊……”李三一时间没有转过弯,不知所措的看着范春元,周庭。
两人正端着茶杯,看着他……对呀,为什么不叫我们?
他们早已经习惯了李牧清奇的脑回路了,也是见怪不怪,此时还颇为配合。
“大人,下官以为几位
>>>点击查看《大周令:开局抄诗就名扬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