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4) "test" int(90) 我叫老默,但我不混黑! 第5章 半拉子农民秦海默(第1页/共2页),邑中佳士作品集,都市小说,360小说阅读网
您的位置:首 页 > 都市小说 > 我叫老默,但我不混黑! > 我叫老默,但我不混黑!目录 > 第5章 半拉子农民秦海默(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我叫老默,但我不混黑! 第5章 半拉子农民秦海默(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1983年的春风吹到了呼兰河畔,国家的大形势发生了变化:人民公社取消了,生产队的土地重新分给了农民。各村的合作组解散,各家各户开始独立承包土地。

    这年秦海默十五岁了,身高也已经有一米六左右,已经长成了眉清目秀的俊小伙。

    村里经过郑重考虑决定给秦海默、秦海玲和庙爷,每人分了3亩地。听到这个好消息,秦海默似乎一下子就长大了。

    因为他们有了九亩地,这下不但不会饿肚子,还可以往粮库送粮卖钱了。有了钱,就可以让秦海玲像别的孩子一样上学了。

    那晚秦海默开心得一夜未睡。他仿佛看到秦海玲眨巴着大眼睛,快快乐乐地背着书包上学的情景。

    从那年春天开始,秦海默每天起早贪黑在九亩地里忙活。虽然他对农活一窍不通,但是在舅舅刘老蔫,还有赵良安的爸爸赵安生的帮助下,他这个半拉子农民很快熟悉了种地的各个环节。

    秦海默每天累而不疲,因为历经苦难的他终于长大了,那片肥沃的黑土地承载着他的梦想和希望。完全不是儿时的无助和无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不饿肚子,苦点累点算什么;只要能让庙爷和妹妹开心,累点苦点又算什么?

    幸亏赵良安家是有牛车,也有犁杖的,在赵安生的帮助下。秦海默种了七亩玉米,一亩高粱,半亩谷子,半亩大豆。

    粮食播种到地里,希望埋在心里。秦海默几乎每天都去地里观察,终于各类种子都发芽了,秦海默通过自己的劳动感受到种子与黑土地的神奇。既然黑土地一直这样的为人类奉献着,为什么人们还会挨饿呢,这是15岁的秦海默理解不了的。

    十五岁的秦海默还没有锄头高,赵安生就把锄头把给锯短了,挨近苗的草,秦海默一下锄就会碰掉禾苗,他就用手薅草。总之方法总比困难多。

    看了每天起早贪黑,越来越壮实的秦海默,庙爷心里也很欣慰,这孩子终于长大了,于是他教给秦海默背诵陶渊明的一首古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秦海默每天累的时候,都会背诵这首诗,竟然浑然不觉疲惫。

    何况更多时候,当秦海默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发愁时,他的援军就会到来。无论是自己舅舅,还有赵叔赵婶,还是周围的一众乡亲们,他们都会及时出现帮忙。

    十个月的时间不算太久,秦海默每天都只争朝夕。他终于完成春种,夏耕,秋收各个环节。

    这年风调雨顺,秋天地里的庄稼获得了大丰收。

    秦海默也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长高了也长壮了。赵良安有时在放学路上看到秦海默都要围着他转几圈,赵良安惊奇第发现过去那个瘦鬼一样的秦海默不见了。

    到卖粮的时候了,秦海默留够了一年吃的粮食,其余的都拉去粮库交公粮,竟然一下子卖了五百多元。庙爷看到秦海默放在炕上的那五十多张大团结,眼角出现了浑浊的老泪。

    庙爷拍着自己的大腿说:

    “小默啊,这一年真是辛苦你了,都是庙爷的腿不争气,要不,你都应该去上中学了。”

    秦海玲赶紧跑过来,用自己柔嫩的小手给庙爷擦眼泪:

    “爷爷,不哭,如果不是你收留我俩,我们俩恐怕都饿死了,你一天就只吃一顿饭,把吃的都留给了我们。你不要哭,玲玲不要庙爷哭。”

    说着,秦海玲竟然自己也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起来。

    秦海默望着这一老一少,他鼻子一酸,不过他并没有让这幸福的眼泪落下来。

    秦海默暗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秦海玲上大学,让庙爷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那年秋天村里通了电,那时候才知道有“来电了”这个词,但是白天也没有电,只有到晚上,盼啊,盼啊,全村子一下子在茫茫无边的黑夜里明亮起来,才知道“来电了”是什么感觉。

    因为过去村子里一到夜晚黑漆漆的,能点起蜡烛的都是最有钱的人家。那时候秦海默和庙爷一直点的是煤油灯,庙爷不知道在哪里弄来了三本书,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水浒传》,一本是《唐诗宋词选集》,秦海默如获至宝。

    秦海默如果在煤油灯下,读了两个小时书,第二天吐的都是黑痰。其实能在煤油灯下读两个小时书,对秦海默来说也是一种奢侈。因为煤油虽然是几分钱一斤,可是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他们,也是稀罕物。

    就是普通在生产队里挣工分的人来说,每分每角也都是钱啊,那真是个一分钱也要掰做两半花的年代啊。

    那个时代终于过去了,可是留在秦海默心里的烙印确是太深了。

    赵良安家是两个壮劳力的责任田,一共有一垧多地,卖公粮就卖了一千多元;再加上赵婶养猪养鸡的收入,传说安子家那年收入了两千多元。


>>>点击查看《我叫老默,但我不混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