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4) "test" int(34) 驮山 第3章 喔嚯(第1页/共3页),风炊米作品集,都市小说,360小说阅读网
您的位置:首 页 > 都市小说 > 驮山 > 驮山目录 > 第3章 喔嚯(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驮山 第3章 喔嚯(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成片成片的柳杉在梦里铺开

    在这样的梦里,我不知道我身在树底还是树巅

    所有的梦境都是真实的

    湾里每一个驮山人都去过!

    在听着祖辈的故事中,我到了十三岁,仿佛才是自己的人生正片开端。

    也许吃苞谷面的原因,我感觉我也有一股使不尽的力,或许爷爷的力量也来自苞谷面。只不过此刻的我看不出爷爷和父辈的魁梧,脸皮和膀子一样,接受了十三年的太阳,熏染成大地的颜色,但有一双和父亲差不多的大脚。我站在界上,就和大山一样坚定和稳固!

    三年前,公社通知所有的生产队要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包括所有的林地。界上也一样,也要被分包到户,树木便有了被大家自我支配的权利,被林扬开荒的肯定除外的。我们也和二叔分了家,奶奶跟着二叔一家过日子,二叔复员后被安排在柳巷街的邮局上班,做一些跑腿送信的工作。

    属于大队的每个人头上都分得了十亩林地,三亩产粮田。柳巷街的人民公社已经撤销,成了柳巷街集镇,林管站在集镇的入口设立一个木材加工厂,单干这几年来,湾里兴起了砍树卖材的风潮。父亲、大友叔和姑爹便商量将三家山里的柳杉砍伐,用马匹或者人力驮运到厂里,变成钱,补贴家用,然后都想着带着自己的女人去柳巷街买一件称心的衣服。

    这几年柳巷街发展得更好了,得益于这条付出了父辈太多血泪的国道的大贯通。穿过柳巷街的国道是1977年通车的,国道向东直达县城,向西又可以到达利县、重庆。修建国道的那几年我们生产大队的很多年轻的男男女女都义务地上过工地,只是那时候我还小,很多事情早已不记得。其他几个县市调来的民工的团部都设在柳巷街,街上集体经营的商铺、餐馆、理发店开满石板街的两边。

    母亲的娘家就在界上的山麓,原来是大地主家的院子,1973年,另一个县支援建设国道的民工营部就设在那里,大概有两百人。父亲被借调到他们营,他一直记着该营的名字——精鸦鹊营。他们负责建设界上山腰最艰难的一段,笔陡的青石山上没有落脚的地方,他们需要去石壁上打炮眼,炸开石山露出路基。借住麻绳和山上石缝里长出的灌木开好炮眼后,他们营成功炸出了八米的路基。等到他们前去清理石渣时,被炸松动的石山再次发生垂直崩塌,父亲的八个工友瞬间被淹埋,而父亲离死亡只差一米,他靠一个箭步弹跳躲过一劫,他一脸惊恐地望着刚刚坍落的石堆。

    八位工友被民工掏出来时已经成了血红的肉饼,只能凭借衣服认出是谁。后来营部就在坍塌出来的垂直石壁上留下了一副巨大的石刻: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还刻有主席的名讳、民工营名和时间——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

    一位系着麻绳民工用赤红的油漆将阴刻的字迹涂满,沿着灰白色石壁流下的油漆像八位工友奔涌的热血,被永远留那里。

    大集体过去后,街上的铺子转由私人经营,衣服款式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很多女人都穿的“的确良”外套,穿在身上既显时尚,又显干练。我的母亲已经四年没有扯新布给自己做衣服了,身上的花衬衫补了十二个补丁,看着就更花了。而我穿的短裤更是母亲用剪的稀烂的衬衫中稍微完整布片缝的。

    我在堂兄教书的学堂里念完了五年级,准备慢慢成为一个劳力了。我们这个年纪的同龄人,大多是没有继续读初中的,山里条件不好,除了可以勉强填饱肚子的玉米面,是没有多余的闲钱供很多孩子上学的,加上读书的时候,大人们全都在田里忙活,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要务便要给生产队喂猪放牛,读书也仅仅像是生产队安排的任务,便没有认真学习的想法。我就干脆不上了,让弟弟妹妹去上小学。

    入秋的一天,父亲他们去姑爹家计划砍他家的树,那里的柳杉很多!我跟着父亲他们进山,姑爹走在前面,我跟着大友叔走在中间,父亲则走在最后,扛了一把大几斤的开山斧。我帮他们提着一大壶茶水,走在界上的半山腰上。越往上,就能完全看见湾里的全貌,火田湾就是一条自南向北的蜿蜒曲折的山谷,东边是大集体食堂后的一匹山梁,我们喊“王家梁”,却没有姓王的人家,我那教书的堂哥林允政和赵家住在那一侧。那里是湾里太阳最好的地方,顶着夕阳西下,吸收了周而复始的光!西边则是一座名叫白云观的山梁,里面住过很多一直被父辈传唱的传说,他们也没见过,但依旧在心中供奉和信仰,山腰上就是我家和林家的亲族。我们所在的山脚下最近处的是榨房,袁家大多都住那里,姑爹家也在下面。在往前看,平整敞亮的稻田就是大坪,周边住着李家和谢家,视线前移,看出湾去,就是以前地主老财的林湾,在看远一点,能看见明晃晃的白崖壁,就是四川了,也能看见后界。

    那条名叫汪家沟的小溪打南而来,朝北而去,为大坪带去清澈不竭的山泉水,浇灌了每年的秧苗。大集体的时候每家每户爱吃的都是大坪里产的新米,现在分成了十几家的地了,西边的整块大田中间又
>>>点击查看《驮山》最新章节